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大国复兴需要思想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科学思想方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的集中反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拓展了新视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既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又彰显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追求。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对于我们继续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统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它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过党的十七大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的到202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求我们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又要求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判断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能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汇聚社会力量的核心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这一论断在明确阐述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起到强大作用。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涵和要求贯穿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之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的深刻调整,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多变、价值取向日趋个性多元,党和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改革共识的难度也随之逐渐增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增速换挡的考验,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要破解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诸多难题,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凝神聚力、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既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又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它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展示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凸显了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涵盖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实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广泛的认同基础,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思想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改革热情,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道德支撑
法律和道德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但“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人所自觉遵行”。也就是说,法律只有体现社会道德的要求,只有与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取向相一致,才能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生命力。具体落实到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无论是法律的制定还是实施,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守法者,都离不开道德的依托与支撑,都离不开道德的滋养与浸润。在立法过程中,必须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必须始终体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要求,必须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于立法全过程,使每一项法律条文都能体现人民意志,唯有如此才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保证法律实施过程中不违背立法宗旨,使执法既于法有据又合情合理,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对于执法者而言,要把法治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重点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组织保证;对于守法者而言,要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精神教育,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营造风清气正、崇德向善的社会基础和人文环境。总之,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过程,真正发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支撑法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保证
注重思想建党,着力加强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些党员干部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开始出现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要表现的“四风”问题,严重抹黑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这些问题是由思想认识和理想信念上的偏差和迷茫造成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保持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和高压态势,既不断扎紧制度的笼子,着力建设“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不能腐”的约束机制;又不断筑牢思想的堤坝,重点强化“不想腐”教育机制,反腐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因此,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基础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既彰显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高尚精神追求,又体现了党员干部应有的高洁生活情趣,为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建设和党性修养提供丰厚的道德滋养和坚实的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精神动力。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必将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